顯示具有 理論/教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顯示具有 理論/教學 標籤的文章。 顯示所有文章

2025年9月3日

Acquired Taste(三)駕馭疼痛

沒有留言:

前陣子有幾次和挨打經驗偏少的新朋友交手,想到除了調整給予的痛覺刺激強度與頻率,也可以試著讓她們有意識的換個方式去承接與消化疼痛。 

 

2025年7月9日

姿勢與耐受力 - 屈髖度

沒有留言:

眾所周知(並沒有)我對姿勢的要求一向都是讓屁股以外的全身上下都舒舒服服,只有屁股是痛得舒服(?)

而本次要討論的重點,就放在屈髖的程度吧。

2025年5月28日

關於護膚

沒有留言:

想增加或確保屁股被打的額度,固然可以透過重訓等方式增加肌肉,有效增加抗衝擊能力;然而最直接被摧殘的皮膚本身卻很難透過「鍛鍊」來增強,所以重點往往會放在養護。

具體來說,打屁股前、中、後,各可以用什麼樣的方式養護呢?這次就介紹一個簡單有效的基礎方法,甚至可以把前句的「各」字拿掉,一招通吃到底也有一定的效果,連我這樣的懶人執行起來都不困難,就在這邊野人獻曝一下囉。

2024年12月11日

等高線圖

沒有留言:

關於打屁股究竟要打哪些地方,顯然很難有一個放諸四海皆準的答案。我覺得最重要的可能是,要知道且記得這件事值得討論。

2024年11月27日

多喝水

沒有留言:

近年跟幾位朋友討論到喝水對膚質的維持與養護很有好處,於是互相提醒喝水也漸漸融入我們的交流之中。

2024年9月4日

米爾格倫實驗 應用篇(?)

沒有留言:

該怎麼說呢,看到有人能把這個實驗改寫成具有觀賞性的打屁股設定,還是挺有啟發性。

雖然我自認對於「透過玩遊戲來決定怎麼打屁股」這件事已經漸漸沒有動力,但後來轉念一想,也不是只有拿來改成遊戲這條路,所以又拿來做文章啦XD

2024年8月7日

談談熱身(五)物極必反

沒有留言:

以前我在這個系列的文章裡曾說,一開始不妨把腦內啡的催升程度,視為一種成功指標。

經過這些日子以來的實戰,倒也漸漸發現了一些物極必反的情形,那就是當挨打者對痛的耐受力提升,也就容易導致合適的擊打強度與造成的傷勢增加。 

2023年6月21日

主控台

沒有留言:



像這樣,施打者自己可以待在兵器圍成的圈子裡,並請挨打者趴在合適的位置,就可以方便選用各種兵器了。

◇疼痛光譜

這時候如果能把兵器照一定的順序排列,就會更方便挑選。

就像各種文書編輯或圖像處理軟體,在選擇顏色的介面上也會照色相排序,這當然就比隨機胡亂排序,更方便使用者找出自己要的顏色。



我自己是偏好照刺痛的程度去排。這是因為我認為刺痛比較容易過量,也就是一下子痛到挨打者完全承受不了。所以在催升腦內啡的過程中,先控制這個容易超標的因素,對我來說會比較好操作。

不過同一類兵器裡也還罷了,不同類兵器之間還要照刺痛比例排,事情就會搞得很複雜。所以說穿了我也不是照刺痛排,大概就是照我心目中會痛到難忍的程度排吧。

等到按照我操作上需要的疼痛光譜排好,那麼要調整痛覺的性質與強度就更方便。現在太刺痛就往回調個一兩格,刺痛不夠了就往前進個一兩格,非常明確。

啊不過每一把用完都要記得放回原位,不然主控台很快就會被自己拆了XDD

◇因地制宜

當然了,不是所有的場合都適合這麼排陣。

能在地毯上有一大塊空間,排放上往往是最自由的。

但例如有些 motel 可能有一張長桌,那就排一直線,也非常好用。又或者桌子靠牆的話,也可以把部分兵器立起來擺放。

如果只能湊出幾張小桌子,那也可以搞得像是英式下午茶,每一張桌子排放各個階段要吃的點心。

有什麼環境就怎麼用,各有不同的趣味。

當然了,如果是在多人聚會上玩樂,但實在沒有空間,就不要搞這種佔地方的事情了。抓個幾把放在手邊,大概排一下也就差不多了XD

◇個體差異

關於順序要怎麼排,除了每個人有不同的偏好,不同的庫存之外,每個人用起每一樣兵器,以及承受每一種擊打,也都可能有相當大的差距。

例如比較重的木拍,往往會被我排在相對溫和的前段。因為我通常是利用更大的質量來減少刺痛,增加打進深層的鈍痛。

但如果施打者習慣拿起任何兵器就是喜歡用力揮,又或者挨打者的屁股肌肉與脂肪比較單薄,重型木拍很可能就要放在比較後段,太重的也可能根本不應該上場。

◇兵器譜

這樣的陳列看起來只是在搞排場,實際也的確有個搞排場的爽。

然而在實際操作時,很可以為想要隨時調整好疼痛性質的施打者節省腦力,把空出來的心力挪去用在觀察與各種交流上。

說起來這就是現場版的兵器譜,覺得我當初為這個系列取名取得真好(各種老王賣瓜XD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