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4月1日

談談熱身(四)主觀與客觀

今天是愚人節,應該寫點輕鬆愉快的東西。





雖然前一篇就已經叫做補遺,不過反正想到新的就繼續補啦。

◇主觀疼痛強度不變

前面三篇寫的操作方式,都著重在「配合挨打者主觀的疼痛強度」來調整施打的強度。說得再精確一點,也就是不斷調整客觀的施打強度,讓挨打者的主觀疼痛程度大致上維持穩定不變。

這麼做的好處當然就是讓挨打者能夠漸漸適應,不至於三兩下就痛得受不了。但完全只用這種方式施作,還有一種容易忽略的缺點,那就是挨打者不容易體感到腦內啡的作用。

畢竟主觀上一直覺得差不多痛,當然就不容易感受到腦內啡帶來的改變。

當然前面也有提過,換回前一把沒那麼刺痛的兵器,也是讓挨打者知道自己狀態已經有所改變的方式。但只能用這個方式未免太不方便,而且每次都要透過換回上一把比較不刺激的兵器來感受,也不免有點不夠刺激。

於是後來我想到了另一個方向,就是反其道而行。

◇客觀施打強度不變

簡單說,就是一直維持同一個強度施打。包括力道與頻率穩定不變,打的位置也盡量穩定,不要製造意外「驚喜」。

當然在強度的設定上,仍然必須考慮到挨打者的承受能力。建議下限是至少要讓挨打者覺得有那麼一點點難忍,上限則是不能痛到會引發劇烈抵抗,導致無法持續施打。

這麼做最大的好處,就是挨打者可以明顯感受到疼痛在逐漸減少。對於雙方操作上的信心也會有很關鍵的助益。

再者,雖然必須再次提醒,腦內啡濃度的上升速度,當然會有個體差異,不可操之過急。但用這個方法,多半還是會以較快的速度讓挨打者感受到體感上的差異。

◇收尾

我一向覺得在最後來一頓特別強烈的打,遠比「不了了之」的結束,更能留下好的餘韻。

我最常用的玩法是儀式性的10~30下重打,不過現在寫到這裡才想到,上述手法如果維持在高強度,也是個很棒的收尾打法。

維持在能夠承受的極限邊緣,挨起來自然是無比煎熬。但煎熬個幾分鐘,漸漸開始發現有那麼一點點比較不痛時,就會有種贏了的感覺。因為最難熬的都已經過去了,剩下的只會愈來愈舒服。

而且能夠撐到苦盡(?)甘來,也會很想誇獎能撐過來的自己(個人經驗談XD)。所以不只是肉體刺激強烈而過癮,精神層面也是有很多內心戲可以享受的。大概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儘可能的不要使用匿名模式留言,我們不太喜歡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