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15日

槍口不要對人?

聽朋友分享過他在關島(可能有記錯XD)玩實彈射擊時,靶場教練告誡他們的最重要守則。

前半我們都很熟悉,叫做「槍口不要對人」,那後半呢?還不知道答案的可以猜猜看XD


答案是:「如果有人槍口對你,你就可以開槍打他。」

我聽到這個說法的時候,是覺得挺驚奇的。

其中一部分驚奇是,我們畢竟不是生活在那種原則上人人都可以在法律規範下擁槍與用槍的社會,至少我自己,是不那麼容易想像「有權對人開槍」這個情形,原來有可能離自己那麼近。但這就有點偏離主題了,這邊就先不談太多。

我感受到的另一種驚奇,就是發現這個守則的前半段——那原本顯得蒼白古板的「槍口不要對人」教條,突然充滿生命力的運作起來了。

這個啟發很能幫助我理解各種規則的意義與價值。

覺得一種方式限制了我時,可以去想想它是不是也保護了我。

相反的,覺得一種方式保護了我時,也可以去想想代價是什麼。

例如我們常提倡邀請者要絕對尊重受邀方的意願,不能擅自解釋對方所要表達的意思。說得白話一點,嘴上說不要,那就是不要。推得再嚴格一點,就是嘴上明白說要,才是要。

就拿這個例子來聊聊吧。

◇邀請方

站在邀請方的立場來看,當對方拒絕,自己就得退開。表面上是受到了限制。

但如果沒有這樣的「限制」呢?

如果對方拒絕一次、兩次,都可以繼續磨下去,這對邀請方而言,的確也可以說是有更多的機會。但這樣磨來的答應,是兩相情願的嗎?如果只是得到一次對方勉為其難答應的交流,是不是很可能沒那麼開心呢?

再換個角度來看,這樣的「限制」帶來了什麼?

我認為,至少對邀請方也有個很直接的好處,就是得到了趁早抽身的機會。

「反正問多了也是冒犯」,那麼好好聊過,交換過彼此的想法與概念之後,問一次就夠了。

如果當下雙方並不是都準備好要進行交流,這一次談不攏,那也就可以安心或死心的退開了,日後仍然好相見。

至少我自己邀請人互動的時候,是覺得這樣的方式進行起來輕鬆多了。

真要磨個沒完沒了的交涉來展現誠意,那可有多消耗,多可能造成不愉快,要承受多少次的拒絕,多少次漠視對方的決定,又是多麼模糊了本來能讓雙方都自在的界線?想想這個過程中損耗了多少重要的事物,對我來說,磨到底才是一種吃虧到家的選擇XD

◇受邀方

對受邀方而言,如果只需要拒絕一次,對方就得退開。甚至只要沒有正面回應,都可以指望對方會知趣的退開。表面上得到了保護。

但相對的,絕對尊重受邀方的意願,也就表示受邀方無法指望可以得到來自同一個對象的再次邀請。如果很確定不想跟這個對象互動,當然就不是問題,但如果不確定,或甚至是傾向於想要,那也可能反而會感受到一種「得趕快做決定」的壓力。

當然這仍然不見得是什麼大問題。即使無法立刻回答要或不要,如果單純是覺得互相了解還不夠,應該總還是有得商量。但如果只是找理由權充緩兵之計,這樣的過程可能就會搞得自己愈來愈被自己的話綁住。

說穿了就是要更加清楚自己的意願,才能夠得到這個方式所帶來的最大恩惠。

我自己是很喜歡這樣的,畢竟我沒有太多包袱。如果對方真的愈來愈吸引我,那麼即使對方不再邀請我,或甚至被我拒絕過,我也可以轉而主動邀請嘛XDD

◇總結

像這樣(怎樣?)對各種規則帶來的好處與壞處,尤其是對自己的好處與壞處,都有過一番了解,然後選擇遵守或離開,而不是為了當個別人眼中的好人才遵守,這對我來說是非常有價值的。

時間快要沒了(<--這傢伙很堅持要趕在週三發文),這次的野人獻曝就先到此為止啦。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儘可能的不要使用匿名模式留言,我們不太喜歡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