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5月10日

中段的用處


當然不是在講蹄膀腿庫那些東西,今天要講的是木拍的應用方法之一。這種用法本身的道理很簡單,相信也有不少朋友早已試出,不過野人獻曝也不是第一次了所以我也沒在怕(啥)

言歸正傳,什麼時候會需要特意去用器具的中段來打屁股?當你覺得手上木拍太輕,因而造成刺痛比例太高時,就可以考慮刻意採用中段擊打。

這話怎麼說呢?

(※以下論點並未經過嚴謹的科學驗證,僅為個人觀點,請勿照單全收)

■速度/貫穿力

根據個人經驗,當手或器具碰到屁股時的終端速度愈快,刺痛的量就愈多。鈍痛當然也會隨著速度增加,但增加鈍痛需要的不只是速度,還需要加上能繼續往深處挺進的質量或持續性的推力。

要有效調整每次擊打時刺痛與鈍痛的比例,最簡單有效的方法,就是換用不同重量的器具。畢竟以同樣角度及力道揮擊時,若器具較輕,自然容易揮出更高的終端速度;相對的器具重了,終端速度也就低,但往更深處挺進的貫穿力就更強,鈍痛比例也就會變高。

而故意使用中段擊打,就能夠以終端速度相對較低的部分打上屁股,而且(相較於同款鋸短的短拍而言)前端多出的部分又等於加掛了重量來往深處挺進。雖然改變的比例不至於大到讓人認不出是同一柄器具,但減少刺痛又增加鈍痛,這一來一往之下,仍能有效調整刺痛/鈍痛比例,不失為一個忘了帶重兵器是懶得換兵器時的應變方法。

■限定硬兵器

上面也講到這種方式不適合用在軟兵器上。因為軟兵器要是留一截鞭頭在那邊甩,就很容易形成纏繞現象,讓力道全部集中到鞭頭上,打在骨盆或其他不該打到的部位上,造成我們不願意見到的傷害。

具體來說,木拍和戒尺可以放心使用;藤條就最好不要,尤其太軟的藤條就非常危險;皮條皮鞭類完全不適用。


■效用比例

上面講的原理很簡單,但對終端速度到底有幾成的影響,還得看施打者是以什麼樣的動作來揮動器具。

如果只動手腕,那麼使用中段擊打時,從打點到施力點的距離可以縮短一半以上,終端速度也就有可能跟著降到一半以下。而且這樣會更接近槓桿原理中的理想槓桿,讓往前挺進的力道也達到加倍以上。

但若是揮動整條手臂,手肘、手腕都幾乎不動,那麼從施力點到打點的距離就至少有個六、七十公分,改用器具中段擊打也只是縮短個十幾公分,所帶來的改變比例自然也就小得多。

手臂、手肘、手腕全都動呢?改變比例應該會比只動手臂的打法要大,但這個計算對我來說太艱深了所以省略(喂)。

■危機(?)就是轉機

記得以前有朋友說木拍(尤其是一次打兩邊屁股的標準木拍)對兩邊屁股造成的痛感不一樣,實在有點可惜,很希望能有「兩全其美」(白話叫做兩邊痛得一模一樣)的辦法。

但我們討論來討論去,還是覺得站到另一邊去打,或是近邊多補幾下的方式比較實際,畢竟一拍下去對遠近兩邊屁股所打出的刺痛/鈍痛比例就是會不太一樣。

但反過來說,既然知道會有這個差異,不拿來好好利用一下不是太可惜了嗎?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請儘可能的不要使用匿名模式留言,我們不太喜歡這樣...